文章速递丨2024年第1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期 文章速递
01
前沿观察
胡鞍钢:中国迈入全面建设世界经济强国新征程
摘要: 党中央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创建了自主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的经济和科技成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型国家。新时代,中国确立了支撑有力的强国方略,加速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正在朝着创新强国的方向跨越,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国不仅创造了当代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与稳定器,而且也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农业生产大国、创新大国、对外贸易大国、现代化基础设施大国、市场主体创业大国;中国经济实力、产业实力、科技实力、贸易实力、基础设施实力以及综合国力日益跃升壮大。为此,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经济基础与重中之重,要继续提高经济实力、充分发挥作为世界最大规模、最具竞争力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成世界经济强国。
关键词: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世界经济强国; 世界科技强国; 综合国力
胡佳鸣,赵岩,蒋万胜,等: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以中国知网数据为例
摘要:立足于数字环境下的新技术、新业态,以中国社会期刊为主要研究对象,为解决长期存在的“出版时滞”和“知识呈现局限”问题,在文献调研、知网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数据结果,力图探究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新型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目前,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在网络首发新型数字出版方面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一批学术质量较高的社会科学期刊积极开展单篇文献网络出版,扩大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影响力,且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社会科学期刊中,一方面,网络首发期刊占比为21.4% ,增强出版期刊仅有 20 余种,均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另一方面,网络首发展示其在缩短出版时滞问题上的显著效果,而增强出版则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与论文有关的图、表、数据、视频等以附属资料的形式网络出版,实现相关信息的深度融合。提出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网络首发有助于减缓社会科学期刊刊均文献量减少的速度,在缩短论文出版时滞、提升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增强出版是推进知识传播、提高知识服务能力、实现内容增值、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新型数字出版; 网络首发; 增强出版
02
当代社会研究
阎明:李景汉社会调查思想与实践研究
摘要:中国早期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实地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及其问题、提出社会改革方案,以及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聚焦于中国早期社会学家中注重实地调查的代表性人物——李景汉,展现他面对厚重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经济动荡,试图以社会调查这个“新工具”,为中国的社会改造和现代化“开路”的激情与决心,为社会调查本土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分析李景汉对于调查技术背后的人文环境、调查与社会改造以及救国救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对其工作的贡献、意义,以及在调查技术和伦理方面的某些局限性进行讨论。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史; 李景汉; 社会调查; 定县调查
封铁英, 胡毓群: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测度、演变及其均等化效应——以长三角为例
摘要:长三角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但不平衡不充分的养老服务成为其一体化进程中的短板,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可为此提供解决方案。在构建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测度模型的基础上,收集整理 2011—2021 年间长三角三省一市省级养老服务政策,通过政策量化系统评估长三角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水平及演变趋势,并识别其对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养老服务政策整体处于失调与协调的不断转换状态,且省际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均等化;同时,从设定养老服务政策协同目标导向、缩小省际养老服务政策水平差距、重塑养老服务一体化推进体系,以及构建养老服务一体化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促进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服务; 人口老龄化; 区域协同治理; 养老服务
夏冬,夏柱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的类型界定与治理效应
摘要:治理有效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以中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集体经济的发展特征、路径与治理效应,建立“集体经济-有效治理”的分析框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举措支持下,中国中部农村集体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小规模却相对稳定的兜底型集体经济,这也是一种新型集体经济。兜底型集体经济适应中西部乡村发展的现实,具有促进村庄有效治理的积极效应,具体表现为促进了村级组织稳定运转、维持小微公共品有序供给、为留守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提出中国应立足于中西部集体经济发展现实,避免集体经济发展实践中盲目“经营村庄”的实践误区,分类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加强村社集体统筹能力建设,以实现村庄有效治理。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兜底型集体经济; 新型集体经济; 村级治理; 中西部乡村发展
03
经济与管理研究
赵春晓,周波,管智超:财政透明、支出进度与预算执行紧缩
摘要:聚焦财政制度和财政运行,研究财政透明和支出进度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紧缩的影响,通过典型事实建立了财政透明到预算执行紧缩的机制分析框架,并采用面板联立方程和三阶段二乘法对2013—2020 年的省级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紧缩均值约为实际财政支出的 10% 左右,各地方差别很大但均值全部为正;(2)财政透明度对预算执行紧缩都有显著的缓解作用,直接影响主要是发生在欠发达地区;(3)财政透明度提高会直接推进预算支出执行进度,并通过支出进度进一步缓和预算执行紧缩,支出进度是财政透明缓和预算执行紧缩的有效正向中介机制;(4)通过增加联立方程控制财政透明内生性后,财政透明度对预算执行紧缩的间接效应超过直接效应。提出相关部门应大力推进财政透明,持续提高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尤其是提高一般公共预算在内的财政信息公开,有助于让周期性财政政策和赤字规模更加可控,让积极财政政策真正名实相符,实现财政提质增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财政透明; 支出进度; 预算执行紧缩; 经济高质量发展
余晖,钱贵明:平台企业互联互通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摘要: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是实现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企业作为数字经济体系下的关键市场主体,有效地引领消费、教育、医疗等活动,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平台企业互联互通更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强化了平台双边用户的网络外部性与多归属性,以及平台企业双重身份的价值创造效应,从而有效提高了市场的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推动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然而,互联互通过程中存有的推动互联互通运行的障碍及互联互通后所引发的潜在障碍等制约了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进程。为此,从提升平台企业互联互通意识、加强互联互通技术研发、加强数据保护措施建设、强化互联互通的反垄断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在规范平台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关键词: 平台企业; 平台经济; 全国统一大市场; 互联互通; 平台治理
04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究
张莹,吉治璇,潘家华:“双碳”目标下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特征、要求与路径
摘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强调单一目标或有限目标调控的研究范式,对碳中和目标下净零碳转型复杂性的理解存在局限性,难以有效反映与应对多重目标、多重约束下社会经济系统性、全局性深刻变革的影响。理解与研判“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主要特征、具体要求与实现路径,能够提升对“双碳”目标的认识,更好地释放系统性变革带来的红利以及规避所伴随的风险,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并为全球碳中和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作出贡献。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系统性变革; 净零碳转型; 范式转型
陆旸,郭艺扬:碳中和相关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
摘要:剖析碳中和的具体含义以及与之相关且容易被混淆的概念,归纳达成碳中和的技术路径,从理论层面梳理碳中和的经济和就业影响。研究指出,能源转型、碳税、碳抵消、碳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实现碳中和目标取决于碳捕获和封存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自愿碳抵消只是一种辅助性工具;实现碳中和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影响是复杂的,需要综合考虑能源转型、环境规制、技术创新等多种因素。基于此,探讨目前碳中和问题存在的争议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碳中和; 技术路径; 经济增长; 绿色就业
胡广文, 顾一帆, 吴玉锋, 穆献中:中国实现碳中和:降碳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摘要: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必将引发能源利用模式的深度变革,重塑各领域生产生活方式既是一场系统性变革,也面临微观与宏观的转型风险。从系统视角阐释中国零碳转型过程中降碳风险及其风险的系统传导机制,并基于低碳/ 零碳/ 负碳技术创新及转化的“研发—应用—推广”的阶段过程,解析了零碳转型过程中风险因素的传导路径;指出技术成熟度、产品绿色溢价、资产沉没成本、技术应用及供应链保障五类主要降碳风险,评估其对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中国需从系统视角慎重把握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降碳风险,从政策引领、监测核算、科技人才、创新环境、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和协同推进,全局把控设计应对政策措施,应深入实施低碳技术领跑者政策、加强碳排放核算与碳减排风险评估、积极培育壮大低碳技术研发力量、营造有利于低碳创新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降碳风险; 系统视角; 风险传导机制; 高质量发展
05
教育家专题研究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精神笔谈
卢黎歌,武星星,李迎霞,吴凯丽,
隋牧蓉,李英豪,兰美荣
理想信念:为教育家立德树人定航
道德情操:为教育家德行涵养定规
育人智慧:为教育家造就人才定基
躬耕态度:为教育家终身践履定行
仁爱之心:为教育家书写大爱定根
弘道追求:为教育家担当使命定位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124
联系电话:010-67396311
E-mail:xuebaosk@bjut.edu.cn